王显伟,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承担本科生动物生物技术、硕士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题及博士生无脊椎动物天然免疫研究进展等多门课程教学任务。主要从事甲壳类水产动物免疫与病害防控等相关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项目。以通讯作者身份在 Cell Rep, EMBO Rep, PLoS Pathog, mBio和J Immunol 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担任中国水产学会多个委员会委员及Fish Shellfish Immunol和Dev Comp Immunol等期刊编委。指导研究生多次获山东省及山东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和山东大学研究生优秀学术成果奖及国家奖学金等荣誉。
一、立德树人,积极投入教学工作,教学效果优秀
承担了本科生动物生物技术、硕士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题及博士生无脊椎动物天然免疫研究进展等教学任务,每年总计128学时。在教学中,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充实课程内容,提升教学效果。在本科生动物生物技术课程中,结合三年级本科生实际情况设计了“动物病毒定量方法的建立”项目。项目融汇了实验动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和病毒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经典研究手段,可以承接学生已修的基础课程及相关实验,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和拓展已学知识和技术,锻炼学生的统筹能力。该项目在多年实践中逐步优化,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成果。在硕士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题课程中,结合一年级硕士生实际,聚焦经典的各方向通用生物学研究手段,通过设置核酸相关(包括RNA干扰、基因编辑及定量PCR)、蛋白质相关(重组蛋白的表达及纯化、蛋白质相互作用及蛋白质组学)、组学相关(基因组和转录组)等多个专题,不仅关注研究手段,更注重研究手段背后的生物学现象及原理,使学生既熟悉了研究技术,又了解了技术机制,对其以后开展科研工作有很大益处。
二、因材施教,认真指导学生发展,培养学生成绩优秀
在研究生培养中,坚持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既注重其未来职业及人生规划,又强调其研究生阶段的本职学习。在未来发展规划方面,每半年和学生进行一次职业规划及未来发展的谈话,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并为学生推荐相关学习和实习机会。在具体科研指导中,注重学生的自主意愿,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研究课题。在之后的科研实践中,积极引导和支持。坚持每周组织学生进行工作交流,安排学生报告科研进展及学术前沿,鼓励学生提问并引导其深入思考,锻炼学生批判性思维。认真对待和讨论研究生遇到的科研难题,帮助找出解决办法。学生论文初稿写好后,认真反复修改,锻炼学生的写作及展示能力及逻辑水平。截至目前,指导的博士生获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山东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篇;硕士生获山东省及山东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各1篇;研究生共获得国家奖学金2人次、山东大学研究生优秀学术成果奖1人次。
三、锐意进取,坚守科研一线,不断取得创新成果
在科研方面,主要从事甲壳类免疫病害研究,目前已在阐明虾类免疫响应机制、发现虾类免疫效应因子、解析病原免疫逃逸策略三方面取得了创新:阐明了由白斑综合征病毒囊膜脂质、弧菌鞭毛蛋白和共生菌群肽聚糖等关键病原相关分子模式激活的多种免疫信号通路,实现了甲壳类乃至无脊椎动物免疫学理论创新;发现了新颖杀菌肽及系列免疫效应因子的协同抗感染机制,为开发蛋白渔药提供了新骨架;解析了环境胁迫抑制免疫导致病原入侵、白斑综合征病毒劫持对虾自噬-脂类代谢以感染和逃逸的机制,阐释了疾病发生原因,为发展干预方法提供了新思路。在此基础上,探索证明了相关免疫增强剂(胞壁肽)、蛋白渔药(杀菌肽)和阻断剂(脂肪酸代谢抑制剂)在病害防控中的应用潜力,为开发免疫防治产品提供了候选。共发表第一/通讯作者论文32篇。近5年在Cell Reports, EMBO Reports, PLoS Pathogens, mBio和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等期刊发表通讯作者代表性论文。成果被收录入由国际发育与比较免疫学会前主席Kenneth Söderhäll教授主编的Invertebrate Immunity教材。受邀在中国水产学会鱼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2023)和第12届世界华人虾蟹养殖研讨会(2023)等会议作大会报告;担任Fish and Shellfish Immunology、Developmental and Comparative Immunology和Comparative Immunology Reports等水产免疫病害领域主流期刊编委;担任中国水产学会鱼病专业委员会和水产动物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委员。